推广 热搜: 汽车  汽车销量排行榜  suv销量排行榜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  宝马x5优惠  保时捷卡宴  保时捷718  8月汽车销量排行榜  保时捷918 

即将上市:特斯拉:降价 奔驰:跟了 客户:再等等

   日期:2022-11-2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汽车网  联系电话:浏览:124    
核心提示:根据梅赛德斯-奔驰官方网站,11月16日其部分电动车型价格已经调整。奔驰没有选择上市一年多的老款车型进行让利,而是直接官宣今年刚刚导入市场的新车进行降价。“全新纯电EQE是一款基于梅赛德斯-奔驰纯电EVA平台首款国产正向研发车型,这款车型在经销商及媒体试驾之后,反馈都很积极。此次降价后,全新纯电EQE的价格区间与同级奔驰E级燃油轿车的价格进一步拉平。

据梅赛德斯-奔驰官网消息奔驰2022款即将上市新车50万左右的车,11月16日起,旗下部分电动车型价格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新款纯电动EQE厂商建议零售价为元-元;调整后的EQS厂家建议零售价为元-元;调整后的AMG EQS 53厂商建议零售价为元。

奔驰并没有选择上市一年多的老款车型来盈利,而是直接宣布今年刚刚上市的新车将降价。

“全新纯电EQE是国内首款基于奔驰纯电EVA平台开发的车型,这款车型经过经销商和媒体的试驾,反馈非常积极。” 在EQE试驾会上,奔驰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我们得到的真实反馈是,EQE的续航里程是‘所见即所得’。”

此次降价后,全新纯电动EQE的价格区间与同级奔驰E级燃油轿车的价格进一步拉平。E级燃油车长轴距版售价为44.01万元至55.6万元。同时,EQS的起售价比奔驰S级燃油车低10万元。奔驰S级售价94.68万元至183.88万元。

此前,特斯拉和国内一些新造车企业的降价行为引发了老用户的不满。针对这种情况,奔驰制定了一个方案:“我们将支持相关授权经销商,二次调整后与厂商建议零售价的差额,将提供专属补贴方案,客户可向授权经销商查询详情谁购买了相关型号。”

作为本轮“价格战”的吹哨人,特斯拉分别在10月24日和11月8日给出了下调官方指导价、车险利润让步等市场刺激措施。

正式降价后,Model 3后驱版从27.99万元降到26.59万元,高性能版从36.79万元降到34.99万元。Model Y后驱版从31.69万元降至28.89万元,长续航版降至35.79万元,高性能版降至39.79万元。此后,特斯拉根据提车时间分别给予了8000元和4000元的尾款减免。

有分析人士认为,特斯拉官方降价是因为离马斯克15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还有差距。截至三季度末,特斯拉全球销量为90.8万辆。目前,中国市场占特斯拉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也将成为实现全年销量目标的重点区域。同时,特斯拉是目前最赚钱的车企,甚至有底气继续降价。

不过,特斯拉和奔驰大刀阔斧的降价操作,也将“寒意”传递给了更多业内竞争者。

跟不跟?

此前,特斯拉多次成为市场价格“吹哨人”,无论是涨价还是降价,都引发其他企业纷纷效仿。这一次,是否会有更多车企加入这一轮价格战?目前来看,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选择。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但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乘联会数据显示,1-10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443.2万辆奔驰2022款即将上市新车50万左右的车,同比增长107.5%。其中,10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55.6万辆,同比增长75.2%,环比下降9.0%。

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等龙头企业占据更多市场份额。比亚迪财报显示,2022年1-10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139.28万辆,同比增长239.05%,远高于行业增速。

面对暴涨的订单量,比亚迪不仅是降价压力最小的车企,甚至于11月23日官宣将王朝、远洋等相关车型涨价2000-6000元。

更多的压力来自新的汽车制造商。今年10月,历届造车新势力的领头羊“威小利”的销量已经被广汽爱安、哪吒汽车、文杰汽车、极客汽车等后起之秀超越。

蔚来2022年的销量目标是15万辆。截至10月,其销量仍不足10万辆;理想1-10月的销量也不足10万辆。由于理想ONE的停产和理想L8销​​量的上涨,理想近两个月的销量表现并不“理想”;其10月销量仅为5101辆,同比下降49%。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不少车企都有着强烈的冲击市场的意愿。不过,目前采取降价措施仍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原因是目前原材料价格高企的问题依然存在。上海钢联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底电池级碳酸锂上涨2000元/吨,日均价为55.45万元/吨(此前最高点为45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上涨2000元/吨,日均价54.1万元/吨,均创历史新高。此外,在需求高增长的带动下,硫酸镍价格也呈持续上涨趋势。有分析人士预计,年底前硫酸镍价格或将维持强势走势。

正因如此,如何打好2022年的最后一战,也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大挑战。“持币购买”还是“早购早享”,消费者该如何抉择?

 
打赏
 
更多>相关资讯

最新发布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联系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