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汽车  汽车销量排行榜  suv销量排行榜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  宝马x5优惠  保时捷卡宴  保时捷718  8月汽车销量排行榜  保时捷918 

官方数据:车云:2022年新能源城市销量排行出炉 上海累计销量达18.8万辆位居榜首

   日期:2022-11-0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汽车网  联系电话:浏览:566    
核心提示:而从城市来看,前十城市合计在第三季度末为新能源汽车市场贡献了超过30%的销量,且渗透率大多都超过了30%,可见,新能源汽车在这些城市广受欢迎。结合销量和渗透率来看,前十城市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水平在所有城市中位居前列,其中上海在今年的累计销量位居全国之首,高达18.天津挤掉佛山,今年以来首次进入该榜单,成为前三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第十大城市。

参保人数显示,今年前9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55万辆的历史新高,累计渗透率也达到24.86%。年销量极有可能突破500万的里程碑,渗透率也极有可能提前实现25%的国家目标。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繁荣与各大汽车品牌争相推出深受消费者青睐的新车型是分不开的。

据车云上险保单统计,前三季度前十名品牌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贡献率超过70%,其中70%的品牌累计销量超过到第三季度末达到 100,000 辆。贡献超过100万辆,在所有新能源品牌中独树一帜。

在品牌方面,比亚迪是前十品牌中唯一的一个。前三季度累计销量达103万辆,占据29%的市场份额;第二阵营则以五菱和特斯拉为主。市场占有率5%~10%的品牌;第三阵营是市场占有率在2%到5%的品牌,汇集了爱安、奇瑞、大众、长安、小鹏、哪吒、理想等主流品牌。.

前10名品牌中,新势力占据5席,传统独立4席紧随其后。只有合资品牌大众上榜,豪华品牌没有进入前十。可见,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被自主品牌牢牢掌握,新生力量已经积累了占据半壁江山。

车型方面,前三季度新能源车型销量前十,按规模可分为四大阵营。第一阵营销量超过30万辆,只有宏光MINI EV入围;第二阵营是销量在20万到30万辆的车型。特斯拉 Model Y 和比亚迪宋 PLUS 都在这个销售范围内。

第三阵营是10万到20万辆的车型。本版块汇集了比亚迪秦PLUS、比亚迪汉、比亚迪海豚3款车型;第四阵营是销量在10万辆以下的车型。最多的车型是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元PLUS、理想ONE和长安奔奔。

整体来看,截至三季度末前十款车型累计销量均超7万辆,且除特斯拉Model Y/3外,其余车型均为中国品牌车,再次说明中国品牌的巨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优势。

从城市来看,前十名城市三季度末对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的贡献合计超过30%,大部分渗透率超过30%。可见,新能源汽车在这些城市非常火爆。

根据渗透率,前十名城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可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线是40%以上的城市2022suv销量排行,目前有3个城市可以达到如此高的渗透率,分别是上海、深圳和杭州;二线是30%到40%的城市,目前渗透率在这个范围内的城市是广州、北京、成都、天津;三线是20%到30%的城市,目前汇聚了郑州、苏州、重庆三个城市。

综合销量和渗透率来看,前十名城市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水平位居各城市前列。其中,上海今年累计销量全国第一,达到18.8万辆;而深圳的渗透率则是全国第一,达到48.73%。

前十城市中销量最低的城市也超过7万辆,由天津创造;最低的渗透率也达到了27.38%,由重庆创造。因此,从销量和渗透率来看,前十名城市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水平明显好于国内平均水平。

那么,哪些品牌和车型支撑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前十城市的高水平发展呢?

一:上海:本土品牌占据半壁江山

上海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是,强势品牌依然强势,但本土品牌也能占据一席之地。

比亚迪和特斯拉作为强势品牌,前三季度在上海市场占据前两名。其中,比亚迪销量5.3万辆,占据近30%的市场份额;特斯拉紧随其后,销量为 35,000 辆。销售额,市场份额为18.61%。

不过,具有上海特色的荣威、大众、别克、蔚来等品牌也走在上海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前列,尤其是具有强烈上海特色的荣威和别克,其在上海的销量明显高于其他城市。

比如荣威的Ei5和RX5,还有别克的,前三季度都跻身上海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但在其他城市很难进入前十。

二:深圳:比亚迪占据40%以上市场份额

要说深圳新能源汽车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比亚迪的优势太显着了。

前三季度,比亚迪在深圳的市场表现为6.3万辆,市场份额为42.53%,比排名第二的特斯拉高出近30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深圳可以实现近50%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其中一半功劳来自比亚迪。

深圳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另一大特点是运营车辆的电动化,这也是主打B端用户的枫叶品牌跻身前十的主要原因。

三:杭州:渗透率突破40%大关

今年上半年,前十名城市中,渗透率超过40%的城市只有两个2022suv销量排行,但仅仅一个季度就增加到三个。新增城市是杭州。今年前三季度,其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3.6万辆,位居中国第三。渗透率也成为继上海和深圳之后第三个突破40%大关的大城市。.

杭州也是特斯拉与比亚迪差距最小的城市。前三季度,比亚迪仍是杭州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冠军,占当地市场份额的19.04%。但也不甘示弱,特斯拉紧随其后,持有杭州 16.99% 的股份。

杭州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吉利的特色可圈可点。作为东道主,吉利控股旗下的吉利汽车和极客品牌前三季度分别获得杭州市5.62%和3.13%的市场份额。几何A和极限氪001也分别进入前十。

四:广州:本土爱安晋级前二

广州取代成都成为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第四高的城市,而成都则从上半年的第四位下滑至第六位。

比亚迪依然是广州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冠军。前三季度在广州共录得3万辆销量,市场占有率为25.77%。

不过,第二名不再是特斯拉,而是来自广州的艾安。前三季度其在广州的市场份额超过20%,与比亚迪的差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此外,来自广州的另一个品牌小鹏也进入前十,排名第四。前三季度在广州取得了6.26%的市场占有率,这也是小鹏汽车在前十城市中的最高市场占有率。

五:北京:比亚迪大显身手

随着成都跌至第六,北京成为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市场第五大城市。北京前三季度实现新能源汽车销售11.3万辆,渗透率突破30%大关,明显好于上半年。

在北京,比亚迪已经展现出与深圳类似的巨大优势。前三季度,比亚迪在北京共实现3.5万辆汽车,市场份额超过30%,是排名第二的特斯拉的两倍。

北京本土品牌在北京的市场表现也明显优于其他城市,北汽新能源和北京在北京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市场排名第三和第十。

六:成都:百花盛开

上半年,成都仍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第四大城市,但前三季度跌至第六。但这是客观因素造成的,与成都本身的市场因素无关。

尽管如此,成都前三季度仍取得11.2万辆的市场成绩,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突破30%至31.47%。

由于本土品牌优势不明显,成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大众、东风风神和东风风神的新能源汽车在成都的市场表现均优于其他城市。

七:郑州:传统独立演出抢眼

郑州前三季度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第七大城市,较上半年上升两位。

比亚迪在郑州的市场优势不亚于深圳、北京。前三季度,比亚迪在郑州的市场占有率为26.98%,是排名第二的特斯拉的三倍多。

郑州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另一大特点是传统自主品牌也抢眼。奇瑞和长安在这里如鱼得水。长安奔奔和奇瑞eQ1在郑州都很受欢迎,其中长安奔奔已经进入前十。

八:重庆:长安优势显着

与广州一样,重庆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呈现出本土品牌优势显着的特点。比亚迪虽然在前三季度仍是重庆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冠军,但已经占据了当地30%以上的市场份额。

但第二名不再是特斯拉,而是来自重庆的长安汽车。前三季度在重庆市的市场占有率超过10%,在前十名城市中占有率最高。

长安汽车旗下逸动新能源跻身重庆市前十。随着长安LUMIN和深蓝SL03的不断发展,未来长安在重庆的优势有望进一步增强。

九:前三款售价超20万

苏州是前十名城市中唯一一个不是省会城市,也不是直辖市,但仍上榜的城市,可见这里的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喜爱。前三季度,苏州新能源汽车销量7.8万辆,新能源渗透率接近30%,达到29.41%。

在苏州,比亚迪和特斯拉依然是用户的首选。前三季度,比亚迪在苏州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高达25.6%,较上半年进一步提升,比排名第一的特斯拉市场占有率高出近12个百分点。第二。

特斯拉Model Y和Model 3、比亚迪汉是前三季度苏州新能源汽车销量前三名。值得一提的是,这三辆车都是20万级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可以看出,苏州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水平,和它的市场规模一样,也处于全国前列。

十:天津:比亚迪延续独特优势

天津挤掉佛山,今年首次进入榜单,成为前三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第十大城市。

比亚迪和特斯拉也是天津新能源汽车用户的最爱,但对比亚迪的喜爱显然更胜一筹。前三季度,比亚迪在天津的市占率高达36.38%,而位居第二的特斯拉仅市占率不到8%,与比亚迪的差距超过四倍。

前三季度天津新能源汽车市场,特斯拉只有一款产品进入前十,Model Y获得第三名;而比亚迪则有多达五款产品进入前十,几乎占据前十。天津市新能源汽车主流市场的半壁江山。

概括:

回顾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市场前十城市品牌和车型排名,我们会发现一个特别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比亚迪无一例外地夺得了所有城市的销量冠军,并且一些城市的优势基本独树一帜。一档的存在,比如深圳4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天津近40%的市场占有率。

不得不说,今年是比亚迪的积淀之年,也是实力的元年。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比亚迪的优势比今天的统计数据更加夸张。

分城市看,前十名城市多为南方城市,只有北京、天津、郑州等少数北方城市,南方城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远高于北方城市。由此可见,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呈现出“南强北弱”的特点。

汽车云网

 
打赏
 
更多>相关资讯

最新发布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联系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