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汽车  汽车销量排行榜  suv销量排行榜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  宝马x5优惠  保时捷卡宴  保时捷718  8月汽车销量排行榜  保时捷918 

2023年中国人会买什么车?

   日期:2024-05-0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汽车网  联系电话:浏览:173    
核心提示:一、中国人一共买了多少辆新车?那么国人一共买了多少辆新车呢?三、究竟谁才是中国第一车企?那么如果不加定语,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上销量第一名的车型是谁呢?2023年是中国汽车产业出口“意气风发”的一年。不过,对中国汽车产业来说更大机会的可能是出口。

买车年收入多少合理知乎_买车年底买还是年中买_2023年13万买什么车

经过一整年的销量“定冠军”,2023年的汽车销量已经基本出炉,我们也可以更清晰地盘点一下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的一些数据。从这些零碎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汽车企业排名的微小变化,也可以看到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在新能源汽车的帮助下格局的变化。

由于不同平台和车企的统计口径不同,数据销售会有一些差异。

首先,中国人买了多少辆新车?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过去一年,中国汽车制造商生产和销售汽车近3000万辆,其中出口汽车近500万辆,商用车约400万辆。那么中国人买了多少新车呢?

据中国乘用车协会统计,2023年国内窄型乘用车产量为2554.6万辆,同比增长9.2%,广义乘用车(含微面)产量为2580.5万辆,同比增长8.8%。同时,2023年车企批发数据为:狭义乘用车批发量2553.1万辆,同比增长10.2%,广义乘用车批发量2579.3万辆,同比增长9.8%。

需要注意的是,产量和批发量是车企的整体工厂数据,包括出口和库存,事实上,零售额会更低。2023年,中国市场窄型乘用车零售量为2169.9万辆,同比增长5.6%,包括微型客车在内的宽型乘用车零售量为2192.9万辆。

事实上,2023年的国内乘用车销量数据已经超过了2019年,但距离2017年的国内销量高点仍有约200万辆的差距。

2023年13万买什么车_买车年底买还是年中买_买车年收入多少合理知乎

去年3000万辆的总销量,实际上已经达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新里程碑,主要贡献是出口销量达到500万辆,中国成为事实上的“全球汽车工业第一”。

2、新能源汽车销量是多少?

据中国乘用车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产量892万辆,同比增长33.7%,全年累计批发886.4万辆,同比增长36.3%。

买车年底买还是年中买_2023年13万买什么车_买车年收入多少合理知乎

在这组数据中,69%的纯电动、23%的插电式混合动力、8%的增程器,可以看出增程电动的增长非常迅速。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方面,全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35.7%,12月为40.2%。品牌细分方面,国产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接近65%,豪华品牌接近30%,主流合资品牌渗透率仅为6%。

买车年收入多少合理知乎_2023年13万买什么车_买车年底买还是年中买

值得注意的是,12月,批发量超过2万辆的车型有30款,其中燃油车16款,但新能源汽车占了前10名车型中的8款。

3. 谁是中国第一大车企?

2023年,谁是中国第一车企,也就是比亚迪——比亚迪以302.44万辆夺得中国车企冠军,基本没有争议。

不过,比亚迪的数据包括比亚迪、腾势、方程豹、阳旺等品牌,以及海外出口数量和库存。因此,比亚迪的“第一”可能需要增加一些资格,比如:2023年中国品牌车企第一、中国单车车企第一名。

事实上,比亚迪含金量最高的“No.1”应该是中国市场单品销量第一。

根据乘用车协会的数据,比亚迪2023年零售销量为270.6万辆,根据垂直媒体提供的终端零售数据,比亚迪品牌也应该有257.1万辆。

买车年底买还是年中买_2023年13万买什么车_买车年收入多少合理知乎

排在第二位的是大众汽车品牌。大众中国官方2023年交付量数据为239.8万辆,其他平台给出的零售数据约为222.5万辆。在那之后,丰田和本田基本上只有百万美元的规模。

当然,就单一车企、单一品牌而言,比亚迪还是“遥遥领先”的。单车品牌分,比亚迪销量超过250万辆,上汽大众旗下大众品牌销量为117.9万辆,一汽大众旗下大众品牌销量为105万辆,其次是长安、吉利、广汽丰田的90万辆。

这里还有一家车企,虽然在各家公司的榜单上并不显眼,但实际上可以进入国内前5级,那就是特斯拉。2023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并交付了94.7万辆汽车,其中包括64.6万辆Model Y和超过30万辆Model 3。然而,其中近三分之一是出口,国内销量约为60万辆。

但如果你看一下汽车公司集团,比亚迪集团并不是中国第一。

从车型来看,上汽集团以502万辆位居榜首,其次是一汽集团(320万辆)和比亚迪(302万辆)。但很明显,上汽和一汽都是因为有很多合资品牌来支持销售。

如果看单个汽车集团,大众集团是中国第一,2023年交付量为323.6万辆,其中包括奥迪品牌的72.86万辆和一系列进口车型。

第四,谁是细分市场的第一名?

2023年,我们经常能看到多家车企的“定档榜”,比如“中大型纯电动SUV第一”、“30万元以上纯电动豪华品牌SUV车型第一”等等。那么如果不加一个明确的词,谁会是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第一的车型呢?

答案是特斯拉的Model Y,年销量为45.64万辆,平均月销量近4万辆。要知道,这是一款价格超过26万元的纯电动SUV车型,而且只有一款车型,已经比那些价格10万元的A级车还要大了。

买车年收入多少合理知乎_买车年底买还是年中买_2023年13万买什么车

紧随其后的是比亚迪秦PLUS,包括DM-i和EV车型,销量为434,200辆。第三名也是比亚迪,销量为39万辆。

燃油车的第一名是东风日产的,年销量为376,100辆,但经典的可能占150,000辆左右。所以,其实按照单款车型的销量来看2023年13万买什么车,元PLUS、海豚,甚至苏塔尔的销量,可能都要比单款的赛尔菲还要高。

买车年收入多少合理知乎_2023年13万买什么车_买车年底买还是年中买

如果要看细分市场列表,基本销售业绩如下——

1、微型车第一名:宏光,23.79万辆;

2、小型车第一名:比亚迪海豚,29.97万辆;

3、紧凑型车第一名:比亚迪秦PLUS,43.42万辆;

4、中型轿车第一名:丰田凯美瑞,22.55万辆;

5、中大型车第一名:比亚迪汉,22.77万辆;

6、大型车第一名:奔驰S级,22700辆;

7、小型SUV第一名:吉利滨悦,8.99万辆;

8、紧凑型SUV第一名:比亚迪宋PLUS,39万辆;

9、中型SUV排名第一:特斯拉Model Y,45.64万辆;

10、中大型SUV第一名:理想L7,13.4万辆;

11、大型SUV第一名:理想L9,11.44万辆;

12、紧凑级MPV第一名:传祺M6,5.3万辆;

13、中型MPV第一名:奥德赛,3.76万辆;

14、中大型MPV第一名:腾势D9,11.86万辆;

此外,雷克萨斯ES在进口车型销量中排名第一,销量为110,100辆。

5. 谁的出口最多?

2023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出口“兴隆”的一年。

据海关统计,1-11月,中国汽车制造商出口汽车476.2万辆,同比增长59.8%,预计全年将突破500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据中国乘用车协会统计,1-12月乘用车(含整车、CKD)出口383万辆,同比增长62%。

奇瑞汽车出口量为71.65万辆,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商2023年13万买什么车,第二大公司上汽名爵出口量为63.68万辆。比亚迪以24.28万辆的出口量排名第三,吉利汽车以1,600辆的出口量排名第四。

2023年13万买什么车_买车年底买还是年中买_买车年收入多少合理知乎

海外整车厂方面,也陆续将中国产能释放到海外市场。特斯拉出口34.4万辆,起亚汽车出口8.36万辆,成为海外第二大品牌,福特汽车出口5.89万辆,林肯品牌出口9,000辆,达到近7万辆。

通用旗下的雪佛兰和别克品牌合计出口近10万辆。此外,本田开始向日本出口奥德赛,向欧洲出口CR-V,去年出口量达到28,100辆。

买车年收入多少合理知乎_2023年13万买什么车_买车年底买还是年中买

中国出口车型销量最大的是在中国市场已经停产的车型MG ZS,其年出口销量达到20.2万辆,实在是太夸张了。该数据相当于宋普新能源在中国的销量。

第二大出口产品是特斯拉的Model Y,其上海工厂共出口19万辆。紧随其后的是瑞虎7(17.9万辆)、特斯拉Model 3(15.4万辆)和名爵MG4 EV(13.9万辆)。奇瑞瑞虎5X和奥门达的国内销量分别达到13.6万辆和12.8万辆。基本上,出口销量必须达到10万台以上,才有资格跻身进出口销售榜单前10名。

驱动程序摘要

分析2023年的销售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国内销量基本稳定在2200万辆左右。主要原因是国内汽车市场基本以换车为主,首次购车者不多,按照国内车主换车的周期大概五六年,基本高点是2017年的2300万辆,所以新车销量基本在这个水平上见顶。

然而,中国汽车工业更大的机会可能是出口。

2023年,中国整车厂乘用车出口量将低于400万辆,一旦比亚迪、吉利等新产品上市,再加上新能源汽车的优势,短期内乘用车出口将有至少100万辆的增长空间。同样,起亚、本田、现代、日产等品牌可以将中国制造出口到相应的海外市场,整体出口量也可以寻求大规模增长——至少每个品牌都可以从10万辆开始。

因此,就中国汽车产业而言,3500万辆的峰值规模其实是可以预见的,这也给了中国“重建比亚迪”的可能性和想象。只不过,对于中国车企来说,如何应对海外市场对产品的不同要求,甚至对本土工厂的要求,都制约着中国车企在海外的发展。

文本|

图:网络

数据来源:旅客协会

 
打赏
 
更多>相关资讯

最新发布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联系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