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汽车  汽车销量排行榜  suv销量排行榜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  宝马x5优惠  保时捷卡宴  保时捷718  8月汽车销量排行榜  保时捷918 

解决方案:汽车安全气囊背景

   日期:2022-08-1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汽车网  联系电话:浏览:100    
核心提示:安全气囊是绝对安全的吗?10、建议大家在驾驶汽车时(有无气囊都一样),应使胸部(最重要的部件哦)与方向盘保持一定距离,并一定要系安全带。当汽车受到这种高速碰撞时,装在车前端的碰撞传感器和装在汽车中部的安全传感器,就可检测到车速突然减速,并将这一信号迅速传递给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电脑,电脑在经过分析确认之后,才会引爆安全气囊包内的电热点火器,使气囊发生迅速膨胀。

汽车安全气囊是20世纪汽车十大发明之一,但也因成本高、安全性能不稳定而备受争议。安全气囊的效果如何?安全气囊有必要吗?安全气囊绝对安全吗?

1、 对于大多数汽车来说,安全气囊是不依赖于驾驶员和乘员的被动安全装置。 (与安全带不同,它仅在乘员佩戴时有效)。实际上,安全气囊可以保护那些没有系安全带的人或安全带不能系的区域。

2、 由于安全气囊的爆裂是由气体发生器控制的,该发生器装有叠氮化物,发生氧化反应,产生大量气体,产生爆裂,发生在非常时间很短,所以这种爆炸性冲击虽然可以保护司机和乘客,但也可能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一定的危险。

3、 车速越快,碰撞时间越短。一旦碰撞时间短于安全气囊的爆破时间,安全气囊的作用就非常有限。

4、 过去安全气囊的爆炸是由传感器控制触发的。今天,计算机收集传感器信息,然后经过一定的算法决定是否启动安全气囊。对于不同品牌和类型的汽车,算法是不同的。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汽车安全气囊在相同类型的碰撞中展开不同的原因。

5、 因为气囊通过爆裂工作。设计人员经常从大多数正常的碰撞模拟中寻找最佳解决方案。但在生活中,司机或乘客的坐姿一定要多变。正是因为人与气囊的位置关系不同,才决定了气囊的不稳定性。

6、 一般在设计时,设计师认为安全气囊安装位置与乘员的距离应大于300mm,至少250mm。在这个距离之外是安全有效的。所以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安全带的重要性。

7、 应该说,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是同一个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没有任何一个,系统的功能都会受到影响。例如,碰撞前的大部分制动会导致驾驶员和乘员前倾,导致与安全气囊的距离不足,造成危险或削弱安全气囊的作用。

8、 由于 1980 年代和 1990 年代气囊事故多发,汽车制造商要求驾驶员胸部必须与气囊保持 250mm 以上的距离。对于无法做到这一点的车主,制造商会提供一种“踏板改进装置”,将踏板向后延伸,以保持标准的坐姿。连安全气囊开关都是无奈之举。

9、近年来,由于技术的更新,大部分车都采用了强度较小的充气机,增加了气囊尾部弹性,方向盘自动塌陷以减少安全气囊的危险。这时,驾驶员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安全气囊开关的作用也变成了纯粹的成本考虑。 (比如派力奥的安全气囊开关是在乘客座位上没有人的时候使用,以减少发生碰撞时的经济损失)但仍然需要与安全气囊保持一定的距离。

10、我们建议您在驾驶汽车(有或没有安全气囊)时将胸部(最重要的部位)与方向盘保持一定距离,并务必系好安全带乘员的坐姿不宜过于随意,应尽量坐直。对于儿童,请使用专用儿童座椅,将其放在后排中间,并固定好。当乘客座位上没有人或必须让儿童坐下时,应考虑使用安全气囊开关。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的行驶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由于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交通越来越拥堵,事故也越来越频繁,所以汽车的安全汽车 性变得更加重要。

汽车的安全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主动安全是指汽车预防事故的能力,被动安全是指汽车在发生事故时保护乘员的能力。当汽车发生事故时,对乘员的伤害在瞬间发生。例如,在 50 公里/小时的迎面碰撞中,只需大约十分之一秒。为了防止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对乘员造成伤害,必须提供安全设备。目前主要有安全带、防撞车身和安全气囊保护系统(简称SRS)。

因为很多事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被动安全也很重要。作为被动安全的研究成果,安全气囊以其使用方便、效果显着、成本低廉等特点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

安全气囊发展史

安全气囊从1952年开始申请专利,但在应用和推广过程中经历了几次波折,走过了30多年的漫漫征程。直到1984年,美国多次废除的汽车碰撞安全标准(同时。还要求1998年以后的所有新车都必须配备驾驶员和乘客安全气囊,安全气囊的作用从那时起就得到了确认。如今,这项当时的创新发明已经变成了数百万种产品,种类也发展到正面安全气囊、侧面安全气囊、气帘等。各国生产的中高档汽车大多配备安全气囊,部分汽车已将安全气囊列为必备件。在中国,随着碰撞安全法规的实施,国内消费者对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除了少数配备侧面安全气囊的高端车型外,大部分车型只安装了正面安全气囊。 .

安全气囊系统组件

驾驶员的安全气囊存放在方向盘垫内,所以当您在方向盘上看到“SRS”或“”字样时,您就知道您的车有安全气囊。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由传感器、微处理器、气体发生器和安全气囊等主要部件组成。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用于判断碰撞程度,传递和发送信号;气体发生器根据信号指令产生点火动作,点燃固体燃料产生气体给气囊充气,使气囊迅速膨胀。安全气囊安装在靠近坐垫的方向盘轮毂中,其容量范围为 50 至 90 升。用于安全气囊的织物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并且主要由尼龙制成。折叠面贴干粉,防止防气囊粘在一起,爆炸时破裂;为防止气体泄漏,气囊内层涂有密封胶;同时,气囊装有安全阀,当气囊充气过度或气囊内压力超过一定值时,会自动释放部分气体。避免挤压乘客;气囊中使用的大部分气体是氮气。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典型的气囊系统包括两个部件:碰撞检测点火装置(或传感器)和气体发生器的气囊(或气囊)。当感应开关动作时,控制电路开始工作,通过检测回路判断是否有碰撞。只有当信号同时来自两个传感器时,安全气囊才会被激活。由于汽车的发电机和电池通常位于汽车前部的易损部位,因此安全气囊的控制系统有自己的电源来保证其功能。在确定安全气囊的展开条件正确后,控制回路向点火器发送电流,点火器通过瞬间升温点燃其中的氮化钠推进剂。

在近乎爆炸的化学反应迅速发生的同时,会产生大量无害的氮基气体,将气囊充气至充满状态,在强大的冲击力下,气囊可以冲向方向盘。盖子完全展开以保护驾驶员的头部免受伤害。同时,在推进剂点火过程中,点火器总成中的金属网罩可以冷却迅速膨胀的气体,然后气囊可以从设计的小排气口排出,起到渐进缓冲作用,避免车身的静止。碰撞后挡住视线,同时继续移动。

需要注意的是,传感器只有在满足某些条件时才会工作。安全气囊传感器的设计有很多种,有的是摆锤式或杠杆式​​的开关,有的是弹簧轮式的,还有水银操作的开关。但无论是什么感应开关类型,都必须有足够的冲击力来激活开关,而且冲击力必须来自正向。通常这种冲击力大约等于以每小时25公里到50公里左右的速度撞击一个固定物体的结果。当汽车遭遇如此高速的碰撞时,安装在汽车前部的碰撞传感器和安装在汽车中间的安全传感器可以检测到车速的突然减速,并迅速将此信号传递给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计算机。经分析确认后,气囊包内的电点火器会被引爆,导致气囊迅速膨胀。

根据计算安全气囊传感器有几种,普通安全气囊必须在车祸后0.01秒内启动,在0.03秒内点火,0.05秒内必须有高压气体进入气囊,气囊在0.08秒内向外膨胀,气囊在0.11秒内完全充气。过了这一刻,司机就会撞到安全气囊。

可以看出,安全气囊是否展开与撞击角度和撞击速度有关。一般来说,当汽车翻车、轻微碰撞、侧面碰撞或后方碰撞时,安全气囊不会展开。安全气囊只有在左右两侧30度范围内严重损坏时才会展开。还有一点,对于撞击速度,安全气囊系统测量的是撞击后车辆的减速度。因此,在安全碰撞试验中,车辆一般被撞到不能移动、不能变形的墙壁上。

安全气囊的安全性

安全气囊将冲击力均匀分布在头部和胸部,防止易受伤害的乘客肉体直接与身体碰撞,大大降低受伤的可能性。安全气囊确实可以在发生正面碰撞时有效保护乘客,即使不系安全带,防撞安全气囊也足以有效减少伤害。据统计,配备安全气囊的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可将乘客受伤程度降低多达64%,甚至80%的乘客没有系安全带!至于侧面和后座的碰撞,还是要看安全带的作用。

另外,安全气囊爆炸时的音量只有130分贝左右,在人体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气囊内78%的气体为氮气,非常稳定无毒,对人体无害;爆炸时带出的粉末是一种润滑粉末,可以防止气囊在折叠状态下粘在一起安全气囊传感器有几种,对人体也无害。

一切都是双刃剑,安全气囊也有其不安全的一面。根据计算,如果汽车以 60km/h 的速度行驶,突然的撞击会使车辆在 0.2 秒内停止,安全气囊会以大约 300km/h 的速度展开,并且由此产生的冲击力约为180公斤,对于人体较弱的部位如头部和颈部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因此,如果安全气囊的角度和力度稍有偏差,就有可能酿成“悲剧”。

安全气囊近年来发展迅速,价格大幅下降。配备安全气囊的汽车也从过去的中高档轿车发展到中低档轿车。同时,部分乘用车安全气囊安装在前排(即双气囊规格)。而已。自1990年代以来,安全气囊的安全性能已被普遍接受,并被视为一种现代化的高档安全装置。了解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和注意事项对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非常重要,但对于驾驶员来说,安全驾驶是第一要务,任何先进的安全装置都无法替代!

 
打赏
 
更多>相关资讯

最新发布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联系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