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汽车  汽车销量排行榜  suv销量排行榜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  宝马x5优惠  保时捷卡宴  保时捷718  8月汽车销量排行榜  保时捷918 

外媒:中国汽车产销量有望蝉联世界第一谁是2022年车市风向标

   日期:2022-08-3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汽车网  联系电话:浏览:166    
核心提示:中国全年汽车产销量有望蝉联全球第一其中,豪华汽车市场成为11月表现最为亮眼的细分市场之一。在豪华品牌持续占领市场的同时,前11个月,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也在节节攀升。陈士华透露,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同比已连续8个月保持正增长,向上势头强劲。从细分市场来看,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0.业内普遍认为,中国全年汽车产销量将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预计将超过2600万辆,有望蝉联全球第一。

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和车载芯片供应短缺的双重“利空”影响,全球车市发展陷入低谷。

作为汽车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扮演着世界汽车工业“火车头”的角色。如今,在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中国汽车行业的一举一动都将引起全行业的关注和讨论。

“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今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尽管受到芯片紧缺、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企的不利影响,企业活力明显增强,市场消费需求持续增加。随着质量升级的趋势,汽车产销整体保持平稳增长,亮点不少。”近日,在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傅秉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正如傅冰峰所说,一方面,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芯片短缺,对中国汽车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但另一方面,汽车行业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全行业迎难而上,积极行动。市场整体运行平稳,发展韧性强,内生动力强。

站在2021年尾,展望2022年,中国汽车行业能否继续逆势而上,可以抓住哪些新的机遇和机遇,2022年市场表现如何?谁是2022年汽车市场的风向标?这些问题不仅牵动着汽车从业者的心,未来还将对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中国全年汽车产销量有望全球第一

长期陷于“缺芯”的汽车行业,终于迎来了“喘息”期。随着马来西亚芯片生产逐步恢复,汽车产销量也同步增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8.5万辆和252.2万辆。从增速变化看,产销量环比分别增长10.9%和8.1%,环比下降9.3%和9.1% 分别同比。 10月扩大0.5%,销售额降幅较10月收窄0.3%。

“1-11月,汽车产销分别为2.317.2万辆和2.348.9万辆,同比增长3.5%和4.5 % 同比。 %,从 1 月到 10 月,增长率持续下降 1.9 个百分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世华介绍,与2019年同期相比,11月产销量同比增长0.5%。 %和1.5%,与去年同期相比,四类乘用车产销均呈现增长态势。

在陈世华看来,在种种压力下,11月汽车行业仍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努力克服芯片供应紧张、部分地区疫情反弹、政策法规调整等影响。整体产销形势好于月初。预计。

其中,豪华车市场成为11月最耀眼的细分市场之一。统计显示,国产豪华车销量达到31.9万辆,同比增长3.5%。 1-11月,国产豪华车销量达到311.2万辆,同比增长19.5%,远超市场平均水平。

虽然由于“缺芯”问题,各大车企生产节奏持续放缓,但由于豪华品牌溢价能力强、客户粘性高、市场需求大,车企都在全力以赴确保奢侈品品牌产品的供应。

“总体而言,7-9月奢侈品牌仍无法满足生产计划要求,但10-11月情况有所好转,释放出积极信号,成为奢侈品牌市场销量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陈世华解释道。

在奢侈品牌继续主导市场的同时,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在前 11 个月也在上升。 1-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售840.6万辆,同比增长25.1%,占中国品牌乘用车的44.1%乘用车总销量。市场份额比上年同期增长6.4%。陈世华透露,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连续8个月同比保持正增长,上升势头强劲。

此外,在市场整体负压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已连续多月实现增长。 11月,其市场渗透率达到17.8%,继续高于上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到19.5%。

从细分市场看,纯电动汽车产销完成250.4万辆和24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0%和170% 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1.7万辆和5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0%和140%;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均完成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0%和16.0%。

“预计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将达到300万辆,这对中国汽车产业意义重大。”陈世华告诉记者,一方面,“300万”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新趋势。历史记录;另一方面,这一数字表明,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升级,完成了从导入期到快速成长期的转变,在中国汽车产业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

陈世华坦言,新能源汽车能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较早认识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因此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

同时,从技术研发到市场推广,再到基础设施建设等涉及新能源汽车的领域,中国的布局都更早、更全面。

“此外,行业和企业在新能源领域发力较早,在产业发展、技术研发、上下游原材料等方面进行了精心布局,目前提供的产品也丰富多样,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陈世华说,目前,中国消费者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绿色消费的概念正逐渐从“探索性消费”向“安心消费”提升。

“展望12月,随着宏观经济平稳向好发展,汽车消费需求将保持平稳。”陈世华指出,供给端仍存在不确定性2022年商用车销量排行榜前十名,芯片供应紧张的问题依然存在。全国部分地区停电和疫情蔓延,增加了供应链中断的潜在风险。

“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因素影响,保持汽车产销稳定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业内普遍认为,中国全年汽车产销将小幅增长。高于去年同期水平,预计超过2600万辆,有望连续第二年位居世界第一。”陈世华预言。

在新机会中寻找市场增长

“中国汽车市场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赋能汽车产业转型,加速向‘电化、网联化、智能化’迈进,推动绿色发展和支持是国家‘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在谈及2022年汽车发展前景时,傅秉峰分析道。

在他看来,汽车市场前景依然广阔,刚性需求依然巨大,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正在加快构建。此外,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持续带动汽车市场消费升级,中高端汽车销量占比逐年提升,也为车企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事实上,正如傅冰峰所说,“消费升级”已成为各大行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以“90后”(1985-2000))为主导的新人口红利拐点正在爆发,整体群体购买力趋于稳定,但他们更偏好“品质好、优质的服务,高单价”的产品。这种变化,正深刻影响着汽车行业的发展。

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陈斌看来,构建安全可控的产业链是明年汽车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

“2021年上半年,汽车行业保持平稳增长,受芯片影响2022年商用车销量排行榜前十名,三季度产能受阻,四季度供应略有改善。预计全年将比上年小幅增长,​​市场特点总体概括为“供应紧张,消费仍有空间;新能源汽车成倍增长,出口汽车猛增”。陈斌表示,要落实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消费持续回升,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除了“消费升级”这个关键词,“新能源市场”也成为各领域专家学者寄予厚望的汽车市场新增长点。

从技术上看,新能源汽车的平均行驶里程逐年增加。 2018-2020年,乘用车、乘用车、物流车的平均行驶里程将有非常大的比例增长。

“随着新型结构电池的出现和广泛应用,磷酸铁锂电池受到乘用车的青睐。车载充电场景呈现多元化趋势,充换电结合更加明显,特别是在商用车领域。”北京理工大学电动汽车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王振波预测。

中国汽车工业集团公司数据资源中心数据部主任李炳阳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四高”特征:一是换代购置比例高,二是女性占比高,三是奢侈品牌占比四,1980、1990年代等年轻用户占比高。

“我对去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预测是150万辆,但实际市场表现超出预期,给人很大惊喜。预计明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突破480万辆。”李冰洋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充满期待。

记者了解到,“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是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行业顶级预测峰会。自2016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六届,专业和权威成为了它的两个重要标签。

长期以来,峰会秉承“汇聚全行业智慧,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贡献力量”的宗旨,携手全行业共绘汽车产业蓝图。发展中国汽车市场,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因此,在峰会的最后,陈世华对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判。他认为,总体来看,我国汽车市场将保持温和增长态势。在将来。从长远发展来看,当前中国市场仍处于从普及初期向普及后期过渡的阶段,新车销售正逐步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

陈世华表示,虽然我国汽车市场在2018年后出现了波动,但纵观历史,汽车发达国家在普及阶段也经历了2-4年左右的波动。从这个规律来看,中国汽车市场的产销量目前处于短期调整的尾声,未来将保持温和增长态势。

“2022年中国汽车总销量预计为2750万辆,同比增长5.4%。其中,乘用车销量2300万辆,同比增长8%;商用车销量450万辆,同比下降6%;新能源汽车销量500万辆,同比增长47%,‘稳中求进’将是明年汽车发展的主旋律。”陈世华总结道。

 
打赏
 
更多>相关资讯

最新发布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联系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