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汽车  汽车销量排行榜  suv销量排行榜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  宝马x5优惠  保时捷卡宴  保时捷718  8月汽车销量排行榜  保时捷918 

航空电源车 上海航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日期:2022-05-3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汽车网  联系电话:浏览:212    
核心提示:而在新能源专用车领域,数据也并不乐观。”该公司副总经理黄超说,“全气候锂电池”相关产品在能源、信息、交通、国防、航天航空等行业中都有广泛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 新能源汽车信贷政策延期至2019年

据OFweek锂网2017年8月30日报道,中国新能源汽车信贷政策将延期一年至2019年。知情人士表示,该政策之所以延期,是因为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2018年是鼓励新能源的一年,2019年开始对新能源的强制性政策要求。

2016年9月22日,工信部印发《企业平均油耗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双积分政策),原计划2018年实施,双积分政策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一定数量。纯电动续驶里程越长,纯电动汽车的能耗越低,获得的积分就越多。如果企业不符合标准,可以向有超额积分的企业购买积分补差价。对车企平均油耗积分和新能源汽车积分提出严格要求。

具体新能源汽车积分占比为,2018-2020年,新能源汽车积分在车企销售车辆中的占比分别为8%、10%和12%。改变。新能源汽车积分的具体计算方法是,每辆纯电动汽车可以根据续驶里程累积2~5分,每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可以累积2分。对于尚未大规模推出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合资企业来说,新能源信贷政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如果新能源积分不符合要求,只能通过购买来抵消,否则不符合标准的企业传统燃油车的产量就会减少。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虽然新能源汽车信贷政策的实施推迟了一年,但鼓励新能源汽车的趋势没有改变。同时,由于平均油耗积分按计划实施,部分车企将增产新能源汽车,以抵消负平均油耗积分。相关人士预测,2018年中国将至少生产7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以满足需求。

2.第八批车型目录解析:动力电池企业齐头并进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2017年第八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本批目录涉及车企95家,车型273款。其中,纯电动产品249款,插电混动产品21款,燃料电池产品3款。2017年,工信部共发布8批目录,涉及车型2538个,整车企业184家。

纯电动车型在第八批目录中占比较大,约占全部车型的91%,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约占全部车型的8%,1辆金华青年汽车和2辆北汽福田燃料电池客车入选进入第八批目录,约占整体比重的1%。我国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依然强劲。

据统计,第八批目录中纯电动客车113款,纯电动新能源专用车107款,纯电动乘用车29款。与此前纯电动客车“一家独大”的情况不同,此次纯电动专用车占比大幅提升,达到整体比例的43%,仅落后纯电动客车6款。此前,业内人士透露,纯电动物流车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该目录共涉及纯电动物流车型82款,约占纯电动专用车车型比例的77%,约占纯电动新能源汽车整体比例的33%。%。

总体来看,目录第八批纯电动汽车中,使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车型有142款,占比较大,约占总量的57%;采用三元动力电池的车型有81款,占总数的57%。占整体比例的32%。锰酸锂动力电池有5个和9个,钛酸锂电池有9个,分别占总量的2%和4%。

3. SK 创新将新型锂离子电池商业化

据外媒报道,韩国SK创新公司(SK Innovation)周四表示,已实现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生产。电池中的镍含量增加了,而钴等昂贵的成分减少了,从而延长了电池的寿命,降低了成本。

霍克航空电源_航空电源车_航空 移动电源

随着钴价格的上涨,亚洲的电池制造商正在尝试开发用于电动汽车的新型锂离子电池,主要是通过增加镍的比例。传统锂离子电池中镍、锰和钴的比例分别为60%、20%和20%。

SK Innovation 在周四的一份声明中声称,大规模生产的中型和大型锂离子电池的镍含量为 80%,钴含量为 10%,锰含量为 10%。增加镍的比例将有助于提高电动汽车的单次续航里程。该电池还将在今年12月用于储能领域,并于明年第三季度开始用于电动汽车。

SK创新电池研发中心首席研究员Lee Jon-ha在致辞中表示:“这款电池有望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延长至500km,我们将在2020年前开始研发新电池,预计使续航里程达到500公里。700公里。”

SK Innovation计划到2020年将锂离子电池的产量提高到10吉瓦时,到2025年占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30%。

今年早些时候,SK Innovation 表示将投资 26.6 亿美元用于化学、石油勘探和电池业务,以推动全球业务增长。SK Innovation主要为奔驰、起亚、北汽供应电池。

4. 超过3/4的电池企业不符合新国标94%产品规格不匹配

8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GB/T34013-2017《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产品规格和尺寸》(以下简称《新国标》)。业界对新国标的讨论不绝于耳。

有声音认为,新国标的制定有利于标准化生产,有利于增强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竞争力,有利于尽快形成行业规范,为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新能源汽车。也有声音认为,标准本身并不能引领行业发展,标准的最终决定权应取决于市场。那么什么样的标准才是好的标准呢?新国标是好标准吗?

现状!存在合理吗?

我们从中国化学和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部获悉,在其统计的106家电池企业中,符合新国标的动力电池企业只有25家,占比不到24%;在282种电池规格规格的产品中,符合新国标规格的有18种,仅占6%。

在补贴政策的刺激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崛起,各种车型层出不穷,配套电池规格尺寸多样。“小而散”的现状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志新曾表示,全国拥有新能源汽车资质的企业达数百家,产品种类繁多。“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这样的发展,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难以形成产业竞争力和技术优势。”

通过对比乘联会统计的2016年新能源乘用车企业销量数据,新能源乘用车领域销量差异相当明显。有的车企只卖几辆车,十几辆整车。在新能源专用车领域,数据不容乐观。根据工信部证书数据,部分新能源专用车通过公告目录后,装机量仅为个位数。

霍克航空电源_航空电源车_航空 移动电源

8月29日,中汽协常务副会长董扬传达中央、国务院新能源汽车政策精神:习总书记就“三个统筹”“四个创新”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其中,做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清理工作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明确指出,要开展清理整治存量数量多、水平参差不齐的新能源汽车专项行动;对技术水平低、长期不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坚决取缔其生产资质。

标准设定!少数人应该服从多数人吗?

ASTM中国办公室首席代表刘飞认为,国内外标准制定的侧重点并不相同。中国更关注产品和技术标准,而欧美则关注安全问题,防止产品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为企业设定底线。成熟的标准是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制定的,这些标准具有一定的广度和适用性。

那么,看看我们现在的新国标,从数据上看,它的广度和适应性都不强,那么新国标是不是成了“少数”人的“技术垄断”标准呢?笔者认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新国标更像是一种无奈的行业标准措施。

以手机为例,我们一开始接触的手机只有通话功能,在业内被称为“老大哥”;后来手机变小了,加了一块屏幕,用起来更方便,手机里也​​增加了游戏、短信、音乐等功能。, 使通讯工具更加人性化;接下来,手机屏幕变成彩色的,功能也更加齐全。有了移动互联网航空电源车,手机变得更加智能;其次是触屏手机,它摒弃了按键,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智能手机。手机的原型。不难看出,一个成熟的产品是企业技术不断进步的结果,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人为地为一个产品画出未来的发展路径是不可能的。但我们也需要明白,一个产品的演进需要经过多次迭代,长期的市场考验,成熟的标准需要时间的考验。

尼采曾经说过:人走得太快,需要停下来等待自己的灵魂。受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的影响,动力电池产业在短短几年内完成了十年甚至十年的跨越式发展。这个过程就像“老大哥”到“iPhone”一样,没有人可以制定一个涵盖所有产品的通用标准。专业机构无法制定,消费者也没有这样的能力。市场选择的标准制定方式并不适用于我国动力电池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

目前,国家颁布的新国标只是推荐性标准,并不具有强制性。可以说是行业的过渡性需求,也是对“差异化”生产的尊重。原则上,“差异化”生产也是市场选择的产物。一些企业依靠电池定制业务的“差异化”生产,在激烈的生产竞争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未来的市场趋势是否会是很难说的。受新国标影响。笔者认为,动力电池尺寸标准不仅是为电池企业制定的,更多的是为下游车企制定的。它为设计汽车提供了规范,并避免出现过度差异化的产品。中国化学与物理动力工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部对比了25家符合新国标的企业产品出货量,发现国内车企配套产品中有很大比例符合新国标标准,未来车企会考虑车载动力电池。在产能配套、整车标准化生产、智能制造等问题上,新国标也极有可能出现倾斜,让差异化生产的呼唤者更加孤立。中国化学与物理动力工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部对比了25家符合新国标的企业产品出货量,发现国内车企配套产品中有很大比例符合新国标标准,未来车企会考虑车载动力电池。在产能配套、整车标准化生产、智能制造等问题上,新国标也极有可能出现倾斜,让差异化生产的呼唤者更加孤立。中国化学与物理动力工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部对比了25家符合新国标的企业产品出货量,发现国内车企配套产品中有很大比例符合新国标标准,未来车企会考虑车载动力电池。在产能配套、整车标准化生产、智能制造等问题上,新国标也极有可能出现倾斜,让差异化生产的呼唤者更加孤立。发现国内车企很大比例的配套产品符合新国标,未来车企会考虑车用动力电池。在产能配套、整车标准化生产、智能制造等问题上,新国标也极有可能发生倾斜,让差异化生产的呼唤者更加孤立。发现国内车企很大比例的配套产品符合新国标,未来车企会考虑车用动力电池。在产能配套、整车标准化生产、智能制造等问题上,新国标也极有可能出现倾斜,让差异化生产的呼唤者更加孤立。

5.2020年石墨烯产业化规模将达1000亿

记者日前获悉,工信部已正式发文支持相关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相关单位建立石墨烯产业发展联盟。对此,业内普遍认为,我国石墨烯制备技术和应用技术将取得突破,这将有助于加快石墨烯产业的整体成熟。

据工信部介绍,石墨烯产业发展联盟旨在促进产业创新发展,扩大石墨烯材料应用领域。做大、做优、做强石墨烯材料和应用发展的“瓶颈”。

据中科院院士刘忠范介绍,未来石墨烯产业将在三个领域取得重大成果。一是类似于碳纤维的石墨烯材料,将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另一种是类似于塑料的石墨烯材料,将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未来甚至可能会像塑料一样普遍。三是类似于硅材料的石墨烯材料,将广泛应用于该领域集成电路的发展,有望大大加快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信息产业的又一次产业革命。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石墨烯年产能已达100吨。业内预测,未来五到十年,石墨烯的年产能将达到千吨级。到2020年,石墨烯产业化规模实现突破,达到千亿级水平。其中,新能源市场突破534亿元,复合材料市场突破372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市场突破267亿元。

航空电源车_霍克航空电源_航空 移动电源

6.锂电池巨头高镍三元电池研发大战

供需失衡推高钴价

钴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必要元素,自2016年7月以来一直在上涨,11月涨幅已超过30%。到 2017 年 4 月,比年初增长了约 1.5 倍。6月以来,钴价迎来今年第二波涨价潮。一些上游原材料企业甚至为了自身利益修改了长期供应规则,将中游客户的“锁量锁价”改为“锁量不锁价”。.

为什么最近钴价上涨如此猛烈?主要原因是供需不平衡。

2016年我国钴消费量约4.6万吨,其中电池消费量3.52万吨,占比76.5%,消费量同比增长-年8. 47%。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电池中钴的使用比例将不断上升,对钴的需求自然会相应增加。从全球市场来看,未来几年,新能源电池钴需求年均增速将在10%左右。在中国市场,未来新能源电池钴需求年均增长率将在12.5%左右。

作为伴生金属,67% 的钴与铜伴生,32% 与镍伴生。2016年全球钴储量约700万吨,其中刚果(金)储量约34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47%。刚果(金)钴产量占全球钴矿产量的63%,2016年中国94%的钴进口来自刚果(金)。2017年和2018年需求量分别达到12.34万吨和13.27万吨。预计2017-2018年钴供应量预计仅为10.63万吨和11.26万吨。

另外,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2019年之前,不会有新的钴矿项目产能。供需失衡不会打破,钴价上涨势头短期内不会好转。

钴需求飙升,电池企业承压

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国动力锂电池产量约16Gwh,CATL、沃特玛、比亚迪出货量位居前三。动力电池在整个锂电池市场的占比从2016年的43%提升到55%。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上半年,中国正极材料市场出货量达到9.5万吨,同比增长51%。厦门钨业、湖南杉杉、天津巴莫位列前三。

钴价上涨趋势难以放缓。此外,新能源汽车补贴减少,压缩了下游主机厂的利润,推高了价格,对中游电池企业双方造成压力。虽然大企业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很难前行和生存。如果他们想保持甚至突破,就必须改变。

多家企业转向高镍三元电池

钴的稀缺性和电池产能的扩大,让很多企业难以承担成本。与磷酸铁锂和低镍三元材料相比,使用高镍三元材料在能量密度上具有更大的优势,加之国家政策对能量密度的高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能源密度。高镍三元电池市场。

霍克航空电源_航空电源车_航空 移动电源

“高镍材料无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高镍材料的价值并投入研究。” 天力锂能科技副总工程师张磊说。

据了解,比克、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多家知名电池企业纷纷加入高镍三元研发行列,并纷纷设定目标。例如,比亚迪采用高镍三元材料作为正极材料,氧化硅或纳米硅作为负极材料。计划2018年三元电池能量密度达到240Wh/kg,2020年达到300Wh/kg。宁德时代的材料体系为高镍三元/硅碳材料。预计2016年三元电池能量密度将达到200-250Wh/kg,“十三五”期间目标达到350Wh/kg。国轩高科采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和硅基负极材料。

“随着各国公布燃油车停售时间表,新能源汽车将迎来爆发式发展。在此驱动下,动力电池材料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车用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也向高位迈进。”镍。趋势正在演变。” 龙腾锂业的涂飞跃博士说。

7. 新型镁电池可以让储能更便宜、更安全

近日,4 级飓风哈维飓风席卷德克萨斯州南部海岸,造成 300,000 户家庭停电。然而,休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德州超导中心姚彦新研发的镁电池,却为人们应对灾难性停电问题带来了希望。该团队的新型镁电池可实现廉价且安全的储能技术。

姚琰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谈到他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最新成果时说:“新的储能技术可以在飓风来袭时作为备用能源,还可以使电网更稳定。” 目前的储能技术包括超级电容器、铅酸电池、锂电池等,不同技术的供电和持续时间也不同。储能技术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地理位置、成本、安全性、循环寿命、能量密度等指标。

镁电池使用镁金属作为负极。与锂离子电池相比,具有三大突出优势:镁在地壳中含量丰富,约为13.9%;镁负极的体积容量是锂金属的。两倍; 镁金属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不产生枝晶,安全性高。但镁离子的固相扩散非常缓慢,很难找到适合镁离子储存的正极插层材料。“寻找具有高比容量和工作电压的正极材料已成为镁电池发展的关键,”姚燕说。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研发了新一代正极镁电池材料,使电池能够获得高达400 mAh/g的质量比容量,是早期镁电池正极的四倍效率。目前镁电池的电压在1伏左右,正在开发的下一代电池的电压可以说接近3伏。

虽然该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并没有具体的产业化时间表,但它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对廉价、安全的多价离子电池具有指导价值。姚岩希望镁电池技术能够为未来灾害天气下的储能技术提供解决方案。

8.工信部印发关于实施13个动力电池相关项目的通知

近日,工信部印发《关于组织实施2017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项目的通知》,确定了2017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项目。其中,涉及动力电池相关项目13个。这些项目的分发预计将在2018、2019完成。

航空 移动电源_霍克航空电源_航空电源车

9.“全气候锂电池”在新疆研制成功

近日,新疆科研人员研制成功可在负40℃、零60℃以上稳定工作的“全气候锂电池”。该技术有望解决锂电池储能中普遍遇到的低温充电问题。新疆等冬季寒冷的北方地区意义重大。

在8月29日结束的“创客中国”新疆创新创业大赛中,在乌鲁木齐赛区,“全气候锂电池”从众多优秀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乌鲁木齐赛区创客组一等奖.

该技术由当地企业新疆中能新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该公司于今年6月成立。核心技术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研究所王磊博士研发。完成了各种高低温条件。在产品测试工作下,即将进入商品化生产阶段。

记者了解到,锂电池是电动汽车常用的一种电化学储能及动力装置。与其他电池相比,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但是航空电源车,它的低温性能极差。电动车在寒冷天气行驶里程减少40%-50%,零以下无法充电,使电动车成为“温室里的花”。

工业界和学术界已经开发了各种技术来解决锂电池的低温问题,但现有的解决方案通常复杂、昂贵或在室温和高温性能方面有所妥协。因此,开发低成本、全气候高效的锂离子电池对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公司成立时间不长,但一直专注于耐高低温锂离子电池及储能系统及解决方案的开发。机器、机器人等企业提供高低温解决方案环境。” 公司副总经理黄超表示,“全气候锂电池”相关产品广泛应用于能源、信息、交通、国防、航天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来自乌鲁木齐赛区、东兴证券新疆分公司的傅明博士认为,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国内也有不少实力雄厚的企业在研究锂电池。新疆中能新能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全气候锂电池”在低温应用方面独树一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走在行业前列。该技术在新疆、东北等高寒地区,乃至中亚、俄罗斯等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评审团对该项目的评价很高,

记者了解到,第二届“创客中国”新疆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将于今年9月19日举行。在8月29日结束的乌鲁木齐赛区选拔赛中,企业组和创客组共12个一、二、三等奖获得者与企业组优秀奖前9名获得者一起进入决赛新疆赛阶段。项目涵盖一二三产业和电子商务服务领域。参与的项目包括自主研发和高度普及的新技术,以及突破传统和营销的新理念。

10.21700动力电池风暴袭来 八家企业已规划布局

自特斯拉今年年初宣布量产21700动力电池并应用于Model 3车型以来,21700动力电池风暴席卷而来。继特斯拉、三星SDI、亿纬锂能、远东福斯特、猛狮科技、深圳比克、力神、天鹏动力等电池企业纷纷宣布将部署21700电池后,圆柱电池企业也不少。表示技术储备正在进行中。

 
打赏
 
更多>相关资讯

最新发布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联系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