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汽车  汽车销量排行榜  suv销量排行榜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  宝马x5优惠  保时捷卡宴  保时捷718  8月汽车销量排行榜  保时捷918 

事实:“手机牌”汽车,年轻人会买账吗?

   日期:2022-09-1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汽车网  联系电话:浏览:138    
核心提示:手机大厂们的几千元手机,他们可以接受,那么几万、几十万的车,会不会也买单呢?这或是他们会不会买手机牌汽车问题的一个答案。更富有科技感,是手机牌汽车争取Z世代好感的第二张牌;1%的支持率,很多年轻消费者表示喜欢具有黑科技的智能车型。打好中国品牌,也是俘获年轻消费者的一个好办法;年轻消费者手里仍是钱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但,回到小米造车这件事上,Z世代会不会真的买账呢?消费者又是否会买账呢?

汽车产业生态链日趋成熟,进入门槛开始降低。

近年来,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奇迹”崛起,进一步刺激了一批智能手机品牌。无论是苹果、华为还是小米,在年轻消费群体中都具有很强的品牌吸引力和广泛的影响力。既然万事俱备,不造车就成了“稀罕事”。

在这场汽车领域的大洗牌中,决定最终“输赢”的是年轻人。手机厂商可以接受几千元的手机,但他们会为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汽车买单吗?

3月30日,雷军在发布会上深情向米粉“爆料”。被政府多次否认的小米造车的传闻是真的。这家在宣传中经常使用“年轻人第一辆XXX”的公司,很快就被媒体调侃为打造“年轻人第一辆车”。

之后,天豪在一小群人中进行了小范围的调查,询问他们是否会每天购买自己喜欢的手机品牌的汽车?很多人表示“不会考虑”。

小样本调查结果不代表民意,但不得不说,作为“手机”汽车的潜在主力消费者,他们的态度并不明朗。这是手机品牌汽车能否成功的最大变数。

“手机卡”车的新玩家层出不穷

在娱乐圈,有演员演好唱好,唱好唱好的怪现象,新消费时代的科技圈也有类似的怪规律。雷军在发布会上哽咽说造车不是纯粹的“表演”。近年来,多家手机品牌开始以各种方式“结束”造车。

在发布会上高调造车的雷军认为“白天造电动车有100个理由,晚上造不了电动车有100个理由” ,这或多或少是真诚的。从这些话中,我们似乎也听到了一些“迫不得已”的意思。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带来了这一波“窗”,在新旧交替中创造了很多机会。这就是蛮族冲进这条轨道的力量源泉。目前,这“两辆车”的比例还不到两位数。但国字头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25%。新型智能网联汽车约30%的销量将达到30%,高度自主的智能网联汽车将在有限区域和特定场景实现商业应用。

根据麦肯锡的研究预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链的经济规模在2025年可达1.9万亿美元。面对如此巨大的“新”汽车市场空间,可以理解的是手机厂商们都忍不住要大显身手了。如果说小米是高调发布会宣布造车的“吃螃蟹”,那么苹果、三星、华为、vivo、OPPO等品牌正从各个角度进入这个市场。

苹果的“汽车梦”始于乔布斯时代

苹果作为手机行业的重量级人物,其实很早就开始觊觎汽车行业。早在乔布斯时代,就有传言苹果有造车的打算,但当时正经历全球金融危机,而随着苹果主营业务的快速增长,造车的想法一辆车被搁置了。

尘土飞扬的“造车梦”在2013年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被唤醒。苹果正式公布了 IOS in the Car(后更名)计划,开始进军汽车领域。 2020年,苹果造车的消息突然多了起来。先是传出与现代起亚合作造车,再传出与日产、宝马合作。目前,苹果官方并未给出明确回应。

但值得注意的是,2020 年是苹果在汽车领域拥有最多专利的一年。苹果在几个月内获得了数十项新专利,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身、电动汽车等方面陆续布局。这或许是为苹果的“造车梦”积蓄力量。

华为坚决否认“造车”却无人相信

自2013年起,华为进入车联网领域,先后与东风汽车、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一汽集团、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等建立合作关系。 2019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下发组织变更文件,批准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

此外,华为还利用手机强大的市场份额,积极推动手机与车载设备的互联互通。华为利用HiCar功能将汽车和手机“二合一”,为车主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 在华为看来,HiCar只是华为车联网布局的先行者。适配任何终端的鸿蒙操作系统是华为在车联网领域的终极目标。

在去年的北京车展上,华为透露了其整个汽车业务。业内人士预测,未来10年,华为在智能汽车电子元器件领域的年销售额有望达到3521亿元,有望成为媲美德国博世的汽车电子巨头。

不过,面对“造车”的传言,华为内部态度坚决否认。公司内部信中更强调“以后谁提出造车,谁干涉公司,都可以调离岗位,另谋高就”。随着智慧屏和华为支付两件大事的提前,外界大多不相信华为会错过这个机会。造车应该是肯定的事情,也许只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结束。

三星翻跟头后并没有完全离场

三星对汽车制造的期望可以追溯到更长的时期。早在1994年,三星集团董事长李健熙就成立了汽车制造部门,名为三星汽车。 1998年,第一辆带有三星标志的汽车挂了。 SM5上市,传闻这些车卖得不好,最后大部分都是三星员工买的。亏损1.92亿美元后,再无“造车”的消息。

翻筋斗过后,三星并没有完全离场。 2015年12月,三星电子宣布成立独立的汽车电子设备事业部,正式将车载电子作为新的战略重点; 2018年,三星宣布进军汽车芯片领域; 2019年1月,三星和奥迪正式推出首款集成独立安全芯片的SoC,保障自动驾驶和数据的安全。

三星电子已开始为 的下一代自动驾驶汽车芯片开发核心半导体组件。届时,该芯片将作为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脑,控制车辆的所有功能,同时计算各种传感器采集的数据。

OV兄弟都是场外玩家,气候还未形成

在“造车”这件事上,OV兄弟还是比较谨慎的。他们只是智能硬件赛道上的小学生,看来造车还很遥远。在他们看来,帮助车企实现智能连接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在去年的 2020 vivo 开发者大会上,vivo 发布了 Jovi InCar。 Jovi InCar是vivo车联网产品的新品牌。它旨在与汽车制造商、车联网服务提供商和应用程序开发商合作,共同构建一个统一的车内外开放生态系统。去年12月,OPPO与Ideal ONE进行了车机互联合作。从合作形式上看,OPPO和vivo的策略相近,都是通过手机能力赋能车机。

手机厂商涌向新战场“造车”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手机厂商的热情很高。看完多家手机厂商和汽车的“故事”,再回头看小米造车的公告,不会觉得突兀。但无论是苹果、华为还是小米,企业有钱都可以造车。但买卖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决定,尤其是现在。

天平另一端的年轻人在“选车观”上与上一代有什么不同?这可能是他们是否会购买手机品牌汽车的问题的答案。

年轻一代新兴的“选车观念”

自古以来,新事物、新产品一直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与“老同志”相比,他们的心理负担更轻。 “青年赢天下”已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共识,汽车市场也不例外。据统计,Z世代已超过2.6亿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18.5%。

从2020年起,Z世代(1995-2009年出生)将开始跨过25岁,进入婚育黄金时期,成为中国乘用车市场的生力军。

这些在移动互联网下与智能手机一起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在心理上和情感上都会更接近苹果、华为、小米等手机品牌。相比之下,80、70代对奔驰、宝马、奥迪、大众、本田等传统汽车品牌的忠诚度更高。

年初,易车智库易车研究院发布了《2021年Z世代汽车洞察报告》。报告认为,Z世代独特的成长环境未来牌汽车图片,使其消费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体现在汽车消费方面,可以概括为:高学历、城市化、单身、女性化。

更好的教育环境决定了年轻人人均学历比上一代要高,知识、认知、洞察力都要更高。在大城市就业盛行和晚婚趋势的影响下,异地青年单身比例也在不断上升。再加上女性消费者的平均收入不断提高,男性主导的汽车市场正在成为过去。

手机品牌汽车的外观、设计或“弯道超车”第一张牌;

对于1995年代出生的年轻人来说,外貌是评判一切的第一标准。年轻人在视觉上追求美、酷、时尚。产品要先有颜值,再挖掘功能。一旦品牌符合他们的审美,就会给商品更多的费用和忍耐。买车也是一样。报告调查显示,90%的人更关注汽车的外观。可以说,颜值是他们选车的第一要素。

年轻一代对美的追求更大胆,更懂得关注自己的感受。在他们看来,酷炫的外型和超高的颜值让他们心情愉悦,同时又能完美展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如果配置和安全性差别不大,他们会选择“更好看”的那一款。车。

与传统汽车厂商相比,各大手机品牌显然更注重年轻人的审美。每一代小米手机,从手机系统UI到外形设计,都紧跟年轻消费者的喜好。在汽车产业生态链日趋成熟的今天,通过“重新定义”汽车的外观造型未来牌汽车图片,赢得这一代消费者的青睐,是实现弯道超车的第一张牌.

更有科技感,是手机品牌汽车赢得Z世代青睐的第二张牌;

蛮族进入汽车市场,源于汽车制造的门槛随着产业链的成熟而降低。包括电机电控、动力电池、整车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从研发生产到整车设计制造,目前国内产业基础较为成熟。也就是说,未来汽车的竞争力可能在设计、车联网、智能化等软件方面。与年轻消费者打交道十几年的手机厂商可以说是非常“精通”了。

智能化时代,购车者的关注点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智能化逐渐成为主机厂的赢家。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作为下一代智能终端,汽车的产品属性已经从手机的功能机转变为智能机。消费者更关注汽车的智能化程度,包括自动驾驶功能的成熟度和智能座舱的交互体验。 、汽车和手机等生态融合。

在新一代年轻人眼中,科技感非常重要。在高校实地调查中发现,对于购车最重要的指标,智能获得了54.1%的支持率,不少年轻消费者表示喜欢黑科技的智能车型。包括苹果和华为,他们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身、电动汽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这是他们未来的第二张牌。

打造一个好的中国品牌也是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好方法;

中国经济的崛起让Z世代不再盲目承认进口产品,而是对国货和文化充满信心,国货风潮席卷市场。拥有600年历史的故宫正以国潮的青春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国际时装周上中国“李宁”走秀等传统品牌掀起市场;完美日记、花夕子等国产彩妆品牌也在大品牌中崭露头角。

新国货的浪潮也在冲击汽车市场。易车报告显示,34%的年轻用户会在一定程度上考虑购买中国品牌。中国品牌汽车的发展和升级也得到了大众的认可,甚至超越了一些合资品牌。由此看来,小米、华为、OPPO、vivo拥有手机品牌和国产品牌的双重身份,这对它们在汽车市场的品牌塑造非常有帮助。

搅局者“打好”的价格标签,也是动摇传统企业根基的有力武器;

小米造车之所以如此受关注,是因为这家公司进入任何一个领域,都会引入价格战。各个行业“颠覆者”的优势在于,他们是挑战者。他们可能暂时不急于赚钱。如果他们恰好有强大的外部资本支持,他们会通过价格战来吸引消费者的青睐。

说一万到一万,价格是一个很现实的因素。去年,新浪汽车和经济观察报推出了“Z时代00后购车意愿调查”。在回答“你觉得什么样的车有吸引力?”时,共有2859人有购买汽车的意愿。在调查中,很大一部分人选择了“(更多)价格,在自己的预算范围内”。

58同城2019年的一份报告显示,由于毕业生收入有限,购车主要靠父母支持。在购买过汽车的毕业生中,超过70%的毕业生父母赞助了一半以上的汽车。报告认为,由于在线金融和电商平台给予的分期优惠很大,超过一半的毕业生会选择贷款买车,而贷款买车的毕业生数量已经超过了全款购车人数。年轻消费者手中的钱依然是举足轻重的角色。

外观、科技感、中国品牌、价格是新一代年轻人关注的焦点,他们独有的“选车观”也是顺应时代而生的。由此看来,手机玩家在造车方面并非没有优势。至少在年轻人当中,他们还是和老爷车大佬们有一场较量。

但是,回到小米的汽车制造,Z世代真的会买它吗?纸面上的优势还是理论上的优势,市场还要经过客观现实的考验。

雷军赌“口碑”,Z世代会买吗?

随着雷军“我愿意用我生命中的所有成就和荣誉去奋斗”这句话在各大媒体上的爆料,不少死忠饭粉都为之沸腾了。素有“雷布斯”之称的雷军,这次在造车方面似乎真的动了,但造车市场不同于手机市场,造车门槛相对手机来说也是比较高的。没有成功?消费者会买吗?小编认为,对于小米造车事件,我们应该采取中立的态度,因为“手机品牌”的车大多兼具AB和AB的特点。

上海汽车拍牌 拍牌率_未来牌汽车图片_未来汽车手抄报图片

从A面出发,看小米能不能造车。

首先,品牌知名度和高用户存量是良好的基础; 2011年,小米发布了第一款手机,定价非常划算,让小米一下子收获了一大批粉丝。从那时起,小米在改变智能手机市场的同时,其品牌影响力也随之增长。根据小米发布的《2021年2月全球手机销量数据图》,小米以13%的份额成为国内第一大手机品牌。

同时,雷军在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92%的人支持小米造车。在企业自身披露的数据中,水分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今天有大约 5000 万小米用户。哪怕只有1%转化为小米汽车用户,存量也高达50万。这个数字对于车企来说已经足够了。特斯拉2020年销量仅为49.9万辆(数据来自财经日报)。

也就是说,只要小米的车在价格、智能、安全、外观等方面都能达到及格,那么潜在的销量也是非常吓人的。

第二,汽车制造相对成熟的供应链是一切的基础;从汽车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小米、百度等科技公司尚不具备造车能力,进入汽车行业势必选择与传统车企合作为自己谋利,也助力汽车产业发展,实现双赢。这也是百度与吉利控股合作的原因。

此外,上海政府引进特斯拉工厂仅两年时间,中国就构建了全球最完整的智能汽车产业链,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汽车创新研发和制造中心。正是因为中国造车产业链的相对成熟,小米造车的风险大大降低。

看造车的B面,潜在问题也“致命”。

首先,跨界造车技术难度不大,定位不规范是致命的;与智能手机行业不同,汽车产业链复杂冗长,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极高。同时造车需要重资产投资,因此汽车制造业仍是一个资产重、供应链复杂、周边产业链长、成本巨大的领域,与互联网开放、重量轻。

在智能手机市场,小米可以推出多种产品型号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但在汽车市场,试错空间不大。而且,一款车型的性能不佳,可能会直接导致一个新车品牌的“覆灭”。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对汽车品质的容忍度都没有太大的差别。小米能否改变以往重营销轻产品的“老毛病”,非常重要。

事实上,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可以从数十万辆汽车中进行选择;在10万辆左右的A级车中,长安、吉利、长城、比亚迪等国产品牌深耕多年;元手机,年轻人可能会因为个人喜好而购买。然而,面对数万或数十万辆汽车,理性的决定往往大于感性的选择,这意味着小米目前的优势还不足以完全影响年轻人的购车决策。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归产品本身。作为外行,定位错了直接死。

第二,就两条战线而言,100亿美元并不多;汽车制造是重工业,有不可逾越的护城河。技术引进、产业布局、产品营销、人才吸引密切相关。挑战有汽车经验的公司。乐视网创始人贾跃亭宣布,自造车以来,他已经烧掉了整整20亿美元,但还没有实现量产。曾被誉为“A股网络视频第一股”的乐视网于2020年9月宣布正式退出,退出前的最后一天,其市值仅为7.18亿元,而乐视网走上了没落的路。

发布会上,雷军表示,10年后投资100亿美元,首期100亿元,仅用于智能手机领域的创新研发,并非很多钱。未来,小米将在智能手机和汽车两方面发力,目前的现金储备不容乐观。

以蔚来和小鹏汽车为例,成立于2014年的蔚来迄今累计融资超过96亿美元,其中仅2020年就融资6美元1.1亿美元;小鹏的融资总额也达到了77%,而且作为手机品牌,外界本身也会质疑其造车能力。相比蔚来和小鹏的外部容错率,大众对于小米造车问题的容忍度会更低。研发和创新的负担会进一步增加,这些都是小米未来面临的问题。

小米多年来一直坚持造福消费者。它的汽车之所以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部分原因是他们希望雷军能够降低汽车的价格。小米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后来者,能否在智能手机领域脱颖而出,仍是一个问号。现在米粉的非常响亮,未来是否真的会为小米车买单,答案还是个未知数。

从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来看,这是一件好事。有序竞争是“良币驱逐劣币”,汽车市场正在迸发出更强的活力。从消费趋势来看,Z世代接受“手机品牌”汽车是有可能的,但现在未必。虽然“手机品牌”汽车有望落地,但未来“改善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标签: 汽车 小米 华为
打赏
 
更多>相关资讯

最新发布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联系电话:  微信: